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鬼點子】馬英九談話 我談救災

今天聽了總統說的東西,以及相關的新聞報導,

確信一件事情,周美青比較了解民情,也很了解馬英九的為人,

災情這段時間在觀察下來,

我覺得救災本來就很難講,只要遇到,做政治官員是難免,

雖然馬英九有時聽到很刺耳的話,會讓我很生氣,

但對於馬英九的某些決策態度抱持肯定,但該罵得還是要罵...

這裡要提出幾個屬於我對這風災判斷的觀點,



我覺得總統太過低調!怎麼說?其實總統該做的都有做,只是都在默默中進行,

各位可以想想...假設我是總統,遇到這問題應該怎麼辦?



我思考過後,會決定下達緊急命令,直接請災變中心立即畫出上受創區域,

派遣軍力設施到鄰近地區待命,並且成立相關救援設施設備物資,以及安置場所。



隔天取得大略災情狀況評估,接受外援,並提出實際需求為何,並請求國外技術性救援協助。

我會希望能請求google幫台灣重新拍攝空照圖,儘速畫出土石移動以及淹沒的問題,

並且帶入過去戶口查證時的地圖位置,抓出大略的住戶位置,以了解受災狀況,



我覺得至少總統在災情發生後要先做這兩道命令下去,並且要立即上新聞通知大家,

這時候不應該低調的跑救災中心或是跑下鄉去,容易造成體力和執行能力的兩頭空,

這點應該是總統這是救災比較慢的原因!



一般都是會利用災後黃金72小時進行救援,

這點我跟總統的觀點一樣,

畢竟颱風並不是地震,颱風會因為後續的大雨影響救援行動,

會造成救難隊伍一定的損失,

所以要在做分工,雨小的時候,一部分是搶救看得見的災民,

一方面派遣偵測飛機在災區附近做拍照蒐集資料,以及四周區域的探索,

再來是聯絡附近鄉民的意見,了解在這地區近年來土石的變化,以及可能開通的路線,

以及附近部落的相關位置,做搶通路線的前準備,

就多少算多少,這點就是每個政治官員一定要面臨的問題,

畢竟救災的人員有限,

我個人的看法是應該利用當地居民立即訓練一些基本的急救和基本觀念,

讓居民能從事基礎後勤的工作,調整專業人員到前線做比較有價值的事情!

這樣才可以做到有效的人員利用。

另外就是物資以及環境清理消毒問題,

像是住、吃、喝這三部份也要在這三天內在災區鄰近地區成立,

這部份就可以利用我說得方式,讓當地居民能投入救災工作,快速在附近完成,

一般物資會在3~4天後開始陸陸續續進入災區,至少要達到可以處理這些物資的能力,



這樣的概念,應該是在風災要開始的時候就要擬定!

這是絕對重要的!而不是真正開始後才瘋狂開會~無益處!



災後要討論的部份

下令成立一個緊急行政部門,立即擬出後續救助金配給,

身份辨認,證件重辦,工作安置等相關細項。

但是要處理的部份應該是要化繁為簡,能夠讓相關救援機構能直接利用相關救援設備。

因為這部份會很繁瑣,就算是已經下達命令,

真正擬出策略也都要等到五天以後才有辦法到各地幫助。

這應該是比要後續的問題,畢竟都要到人們安置之後,才會一個一個去確認~

但身為政治官,必須要提前思考這問題!



以上是我對於總統和官僚在黃金三天應當要做的立即命令!

這部份是比較不會受到連日大雨的影響可以做的事情!

至少要讓受災附近居民進入狀況,才能讓災民得到實質上的協助!



---------------------------------------



三天後,總統要要求官員在兩~三天內取得所有的配套措施,

並且開始在廣告和新聞上播放,這部份絕對不能低調!

要讓人民知道我要幫助,要找誰,我要被救助,我要找誰,

甚至可以到我該做些什麼?我可以做什麼的細項出來,

這樣是最好的!

並且在任何通訊上打出人才需求,

這點我覺得阿基師說得很好!

能夠到災區煮大鍋菜~讓每個人心裡面暖暖的,

災區需要什麼樣的人,透過廣播徵才~

才能得到立即的幫助!

網路這種東西真的很好用,但要會用呀~紙上談兵不夠了!

看是透過網路上傳災區照片,提供受災區域,

這是很立即的,不管版面怎樣,這應該開專區上傳!

然後像yahoo一樣貼在首頁上,讓大家知道狀況!

當然這是建議,我覺得拉~上面幾件事情定調後,

總統在第三天第四天到災區看才是正確的,

被說是做樣子也好...,至少要讓大家知道總統在意這件事情。



-----------------------------------------



後期的重建目前看沒有太多問題,但就我的觀點來討論,

應該要派遣地質、土木、生態、建築、物理...等等等的學者做為期半個月以上的調查,

擬出重建位置以及可能的防洪計畫,開始做最根本的治水工程開始,

台灣地質特殊,河川本身就很湍急,加上年雨量大,

土石流或是山洪爆發...其實不足為奇,

所以要有的應應方法要有,該遷就遷,該徹就徹,

既然要重新建立新家園~,就要讓這家園更安全,更有保障,

沒錯!本來人就沒辦法敵過天然災害,但是我們可以選擇避開這些危險的地區,

不該建的地方不蓋房子,適時保留河川一個緩衝的地區,

我覺得是後期重建的長久之策,這時的災民可以加入工作行列,

做農耕自給也好,幫忙學者調查也好,蓋房子也好,找工作也好,

透過重新取得的證件,有土地的則讓政府重新幫土地畫位重建,



像在這部份就有必要成立一個學術以及政府、民間溝通的單位,

學術單位有必要把觀測到的評估結果,以清楚的方式讓政府和鄉民了解,

說過去的治水差,到底差在哪裡?有沒有可以避免的方式,或是改良的辦法,

這也是我在上一篇所說得,要讓科技、政治達到共識,

取得具專業,而且具執行力的答案,

如果不希望在下次風災又在想破頭要如何避免被媒體挨的滿頭包,

就要從這部來,我相信台灣學術單位有這能力,

只是政府把學術單位的建言當耳邊風,

因為缺乏立即的實質效應,以及不符合社會發展,

但這我相信是最根本的方式,不管困難不困難,都應該要做的!

也是目前我推論最正確的方式!



提供各位參考~

2 則留言:

Anonymous 提到...

我支持你30年後出來選總統~~^_^

Anonymous 提到...

哈哈~~

忘了這裡不是奇摩,不會自動顯示來訪者是誰~~

1樓的人就是我~~

我是小C啦~~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