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星光】華星一 pkIII 吳盈靜 造化





一路行 繁華浮雲已經隨風吹散
站高山 才知這個世界原來是這呢大
心內窗 嘸敢打開驚罩著茫霧
越頭望 風風雨雨摻著紛亂的心事


少年夢 猶原成空 看袂透人情的冷淡
酒醉後 嘸敢大聲哭
世間人 斷袂離 貪戀著往事的甜蜜
閃袂過 造化的凌治

一場紅塵漂浪 隨時變化 使人無奈
紅塵夢 孤單 紅塵夢 孤單


maruwaya ta pu tail da kana beLeTenganan
simeaw a kakuwayanan
ta kakuwayanan i murabak kanta garem

maw na kemiyarungeT ku
kurenangay a temuwamuwan
paliguwannay a kinasuwanan

a kinasuwanan


盈靜在台語歌曲的造詣,在技巧上已經出神入化了,
但就是少了一種台語歌曲不成文規矩的中氣,
這中氣有是好,沒有,在我這裡也覺得不是壞事,
音樂本就不該受到拘束,
當我們一昧追求我們心目中的理想版本時,
往往會被這種版本給鎮攝的,
在這幾位評審的耳朵裡,
我有聽到這種感覺,
少了中氣的台語歌曲,變成了有甜份的歌聲,
讓她在整個賽季一路打下來,都有不錯的成績,


在我還有評論的時期,
有注意到盈靜在唱中文歌曲時,
使用的聲音是帶有中氣的,更值得一提的,
是在中文歌曲的演唱中,盈靜有了可以在歌曲中嘶哄的空間,
也就是力量。

我認為這才是她平常表現聲音的自然音色,
但是技巧真的不是很好,
對歌手而言,不自覺的換了一個新的施力點,
對於這個力量的運用還沒有摸透,
也無法以表達台語的方式來掌控歌曲,
在這樣的聲音出現時,
就慘遭評審的壓制,無法很紮實的訓練這樣的聲音,
被評審判定是甜美的聲音,
竟然成為盈靜無法羽化的巨大障礙,
遺憾遺憾。


盈靜的聲音到底有什麼甜美的音色,
讓評審寧可減少她在國語歌曲中力量的著墨,
甘於在少了中氣的台語歌上流連呢?
找尋答案,成了這篇文章沒有預警的目標。


我先進入淺層聆聽模式做個分享。

這歌曲雖說歌詞被拆成兩半聆聽,
但我認為盈靜其實只使用一個方式表現,
也就是用平常台語歌的技巧、共鳴等等方式來唱母語歌曲,
我在初聽時會覺得盈靜在台語部份的詮釋細膩度相當優異,
一如往常嗎?若是以往我是會排斥這樣的聲音,
這聲音有隔閡,不夠直聽覺,要繞道才能聽到這歌曲優美的地方,
就盈靜一路下來,到這首歌曲時的改善其實聽得出來,
偶爾幾個字甚至會讓我聽到盈靜中氣隱約的浮現在歌詞中,
慢慢一種聆聽上的新觀感形成:尋找選手表現上的小優點。

一直到母語歌曲,開始找到許多瑕疵,
我想大多數人,應該會將矛頭指向相當緊緻,有點卡關的高音小有遺憾,
而我的看法......相較於主副歌曲,
母語的副歌並沒有適時的力量來支撐,
再來,高音不只是卡關,甚至有些發抖,
甚至在最後第二句a kinasuwanan還有音準飄掉的狀況,
這是在音準音域上的問題,
鴻明老師的不知道為什麼,判斷有一大部分是這個,
就一個對音樂很刁鑽的評審來說,
些許的小小瑕疵就會影響整個感覺,
我可以接受這樣的龜毛理由,
某種程度來說,我也有這樣的傾向。


淺層的分享結束了,以下進入深度聆聽模式。

我在決定動筆時,最初原因是這首歌曲真的有給我不小的感動,
所以在評審宣佈盈靜為第八名時,讓我有些生氣,
感動到什麼地方,我那時不清楚,但沈澱兩天後,
本週的表現我還是特別想寫這首歌曲,
起先以為是受到原住民歌曲渲染,或是在歌曲背後有強大的原唱保佑,
讓我對她的表現有所好感,
或者這週盈靜大紅的服裝,對到她的氣色,
讓我有些小鹿亂撞,
兩天後我清楚了,這時的答案,最是原汁原味。

延續淺層的絲路,我開始尋找我在這首歌曲中發現的西域世界,
想了想,就是在台語歌曲突然轉換為母語的那個剎那......
我將母語這段文字以中文翻譯呈現。

讓我們從神話的嚮往中 承續生命的原始力量
融入生活煥化新生 與天地合一 讓我們在神話的啟示中
踏著祖先的步履 唱出對那古老民族 永恆的情歌


我在這裡先引領各位做聆聽觀感的轉換,
首要先注意到的,
是在語言上隔閡下仍保有延續台語版本的氣息,
這有別於過去神人原唱的感覺,
以往原唱是從頭到尾都聽不懂,只能說這音樂很棒,
聲音很有渲染力,而且會震撼人心,
很感動,諸如此類。

但盈靜前有台語的歌詞引領下,
這樣的氣氛一直延伸到原住民歌詞這段,
這感覺不是沒有過,但沒這麼突出過。
縱使兩個歌詞意境完全不搭,
在後台彷彿就有著更穩定的力量在支撐,
甚至會讓我會突然忘記原唱怎麼唱的感覺,
這裡的力量並不是在淺層提到的力量,
在這樣的想法出現後,思索思索,
會出現一個轉換位置,
盈靜的歌曲突然變好聽了,各位一定要先有這樣的轉換,
不然後面的文字可能會讓各位覺得不堪入目。


我想這個模式應該就是評審在聆聽上的位置,
在這個模式下,母語跟台語歌曲表達的差異會比轉換前更加強烈,
不論在聲音的穿透性,語氣,還有力量的使用,
全全凌駕在我對盈靜最初的印象,
而最初聆聽母語那種高音的抖動與緊緻感,
也在這邊多了一種有意思的詮釋,
各位可以再用這個模式聆聽一次,
然後繼續看我對這歌曲的心得分享:





我在以這模式聆聽數次後,
我終於理解為什麼游鴻明老師會抓不到,後段力道變弱的真正原因,
各位在享受盈靜精湛的歌聲後,我一樣從我有印象的這句開始聊起,
第一句原住民歌詞登場的那一刻,

maruwaya ta pu tail da kana beLeTenganan,


這句融合了台語及原住民語兩版本歌詞所營造意境,
我認為是最最最最成功的一句,
有別於過往我們聆聽這歌曲時有對人生感嘆與歌頌讚揚,
我反覆聽幾次,這樣的意境呈現一種旅人找不到故鄉,
小孩找不到媽媽的一種思念以及著急感,
對這十九歲的小姑娘來說,這份感覺別具有活潑的真性情,
這樣的個性包覆著整首歌曲,
在聽到後面的表達時,這種濃厚的思念及著急感相當強烈,
我不曉得盈靜唱到那裡時感覺是怎樣,
但如果是我,其實會有點想哭......


鴻明老師不知道的為什麼,我覺得我找到了答案,
如果這樣的想法成立,這首歌曲實質有二十六七分的水準,
少的那三到四分,
就是壞在盈靜的特色要一轉在轉再三轉才能感受到她聲音的美麗,
以及要花很多時間沈澱後才能體會的答案。



我真沒出息,到現在才認為,盈靜的音色真的是相當優異,
而非我眼中那位缺東缺西的選手,
像這樣要透過深度聆聽下才會得到感動的選手,
要獲得大眾聆聽的支持,
真的要比人多下很多功夫,
聲音的大眾化真的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跟各位分享摟~












-------------------------------------------------------------------------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