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一個多月前
要我媽幫我買幾張股票
我媽好像忘記了
算算現在獲利有約有1倍
應該是連大四兩學期的學費都搞定了
如果扣除掉一堆手續費的話
唉~
錯過一次大好得賺錢機會
各位要投資的朋友
現在的股票狀況
非常適合炒短線
大概是兩到三個月的短程投資
當然也很適合長期投資
但要忍受這段時間波幅比較大的變化
要有將錢放在那裡數年的打算
並且要試著在每個波谷時適時加碼
才有獲利
比起後者
前者在這段時間要多利用進出場策略
因為所預估的經濟衰敗似乎沒有想像中的嚴重
只要選擇質體本身就不錯公司
只要注意每週的曲線變動的狀況
就可以在這段時間轉取不少的獲利
因為這段時間這些撐過去的公司會在短期內衝回選戰前水準
當然這是最好的狀況
所以在投資時
不要太過注意一天波動的大小
應選擇獲利達到幾%的時候出場為佳
同時要注意將投資的錢分散到各個公司
不要把錢全部丟到同一個地方
但是你熟悉的就另當別論
成功獲利的公司在出場前在作分析公司的未來趨勢
分配出場金額比例
利用出廠的金額再去投資投資成本較少的公司
打個比例
以下都假裝證交所做免錢的狀況
如果我買x公司股票十張
他一張是10元
10*1000*10=100000
再過一個月後
這家公司一張股票變成15元
15*1000*10=150000元
那就是獲利0.5倍
在分析這家獲利狀況之後
假設我決定賣掉五張
所以/2=75000
在用75000元去投資另外一家z公司
一張也是10元
所以買7張=70000元
另外5000元當你的生活費
一個月後
不小心x公司變成了20元
20*1000*5=100000元
而z公司也從一張10元變成15元
15*1000*7=105000元
你的本金是100000
在兩個月之後變成了205000+5000零用錢
獲利就是2.1倍(這就是你大四的學雜費啦)
當然扣掉一堆手續費
但獲利仍舊驚人
如果本金夠的話
也盡量以這方式操作
會比放長期的還要划算
就我在做投資的狀況
長期的變化曲線再到一個高峰之後
就很難有向上的空間
當然10~20元這樣的變化還算普通
指的是股值40~60這裡一個階段(每天漲幅大概都在+-1.0~+-1.5跑來跑去)
以及破百的公司也是(漲幅約5~10不等)
但換來的卻是公司本身質體比較穩定
(還是要做功課喔,我遇過那種沒錢的公司股票卻吵到兩百多元的,
最後短短幾個月內殺到剩下數十元)
但相對獲利少
看看喔~
假設我買張股值100元的w公司
100*1000=100000
以本金十萬來說只能買一張
必須要假設他每次開市就上漲5元
才有機會在一個月後獲利到1倍
一般在我推估來
除非這家公司本身就很強
不然以平均獲利來說
大概是1.1~1.2倍
放長時間可以,平常也不用很在意他
如果跟銀行利率來比
仍舊高出10倍以上
這題外話了
這時間也可以試著培養對於股市漲跌的敏感度
股市象徵一個規律性的平衡
有漲有跌,但在最後會有個穩定的值
試著去找到那個值
低於那個值就買進
高就賣出
另外也可以根據新聞的變動來觀察股票漲跌
例如王健民贏球了
那天長多少
誰誰誰貪污 歐巴馬怎樣怎樣
阿拉伯的原油會影響我國的哪些產業等等
都可以在股票找到蛛絲馬跡
當然在對這家公司不了解時
容易吃悶虧,所以要花點時間做功課
試著跟著法人的動作
至少要知道這家公司是哪方面的產業
老闆的背景,營運狀況
資本額,每年獲利多寡
三年的每季eps多少,今年預估多少,淡旺季差異
主力進出狀況,外資投入情形
以及k曲線的年線與月線的變化狀況
以及近期的新聞內容,與哪家公司有技術合作
來推估這家公司在未來4周的獲利狀況
是否與他們公司所預估的eps值得價值
有時間的話
可以去他們公司走走
隨便問問看那裡的員工最近工作狀況
或是在這裡工作福利好不好之類的
尤其是現在阿扁嘗試將他所認識的公司脫脫下水
要留意最近新聞動向(台灣受這種影響很深)
而短期投資重點除了上述外
在買得時候要設停損點
多慘的狀況認賠
出歹事就要認賠
以周為單位做觀察
每月做總檢
這樣大多可以賺錢錢摟~
我爸說投資是門技術
沒錯
但除了一些指標性的方式外
我不太建議去模仿一些分析師的投資方式
因為每個人個性不同
他最適合的投資方式對你不一定適合
自己找到自己投資的方式最重要
而不是跟著一窩蜂
抓到fu時
在矛頭不對就可以先溜
損失比較少
我跟我爸得投資方式差異就很大
根本不一樣
每次聊到就常吵來吵去
這是當然
我爸很注重情報和數據的觀察研究和時事動向
而我會比較注重公司形象以及技術曲線變化和時事動向
都有道理
看個人本事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